在智能化浪潮重塑制造业、能源系统与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,芯片平台的角色正从“计算引擎”演变为“系统创新的核心驱动”。2025年4月15日,德州仪器(TI)在慕尼黑电子展上同时举办三场联合发布会,分别与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库卡中国、专业仪表厂商华盛昌科技,以及智能出行方案提供商海康汽车与斑马智行展开深度合作,集中发布多款创新产品。三场发布会虽各有侧重,却共同折射出TI以“高集成+高安全+边缘智能”为核心的系统平台能力,正持续助力各行业走向更高效、更智能的融合控制新时代。
工业自动化深度融合:TI 与库卡、华盛昌双线推动控制器智能进阶
在工业自动化领域,TI与两家行业代表性企业展开了高强度的技术协同,分别在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检测两大方向实现突破。
首先,在与库卡中国的合作中,双方联合发布了基于TI TDA4平台的下一代工业机器人控制器。这款控制器以“小型化+高安全+AI赋能”为设计核心,通过多核异构架构实现实时控制与智能计算的解耦,并引入支持功能安全的虚拟化系统。相比传统双芯片冗余架构,新平台实现体积缩减、成本优化和冗余安全的同时提升系统响应能力,是面向ISO 10218新版标准的前瞻性产品,也被院士团队认定为“国际领先技术成果”。TI方面为该项目提供了全套嵌入式处理器、通信接口、传感器与开发工具链支持,为工业级控制器的智能化树立新标杆。
TI中国区技术支持总监赵向源指出:“TDA4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备跨领域应用的显著优势,不仅提供算力支撑,更具备丰富工业接口、ASIL-D功能安全认证等系统级能力,是真正适合高端工业控制的AI SoC平台。”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该平台已通过权威院士牵头的科技成果鉴定,认定为“国际领先水平”。其通过芯片级核间通信机制,满足高响应实时控制需求,也为未来的工业AI控制器树立了典范。
与此同时,TI与华盛昌科技聚焦新能源光伏应用,围绕电弧检测难题联合推出了以TMSF28P55芯片为核心的AFD系列边缘AI检测产品。该系列产品在0.5秒内即可识别电弧信号,采样频率高达250KHz,内置AI算法模型具备强大的噪声适应能力和信号进化能力,大幅提升了系统场景适应性与检测精度。TI C2000平台的神经网络推理模块(NPU)帮助华盛昌实现了“检测模型边训练边部署”的技术演进路径,打破传统算法需大量手动调参的壁垒,也为中国新能源检测设备走向全球提供了强芯支撑。
华盛昌董事长袁剑敏指出:“AFD系列代表我们与TI多年合作积淀的集中体现,从最早的模拟仪表到今天的AI边缘感知模组,我们持续推动测量更智能、更安全、更精准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TI的C2000系列芯片平台也广泛支持华盛昌在电力、轨交、环境检测等细分领域的拓展应用,为中国专业检测仪器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底座支撑。
无论是高负载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精度,还是光伏安全领域对信号捕捉的极致要求,TI均通过底层芯片能力延展出更高系统价值。这种从“器件”走向“系统”的协同,是当前工业自动化智能升级的关键所在。
汽车智控场景融合,舱驾一体平台释放成熟芯片新活力
相较于库卡与华盛昌在工业领域的深耕,TI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合作则展现出其芯片平台的“跨域融合”能力。在与海康汽车和斑马智行的三方联合发布中,TI发布了基于TDA4VH平台的舱驾一体控制器。这款控制器集成5颗毫米波雷达与5颗摄像头,实现L2+级自动驾驶功能,同时运行斑马Banma OS系统,在一颗芯片内完成智能驾驶与座舱娱乐的双域融合。
斑马智行自研的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与内存/外设隔离机制,使得智舱与智驾系统运行互不干扰,GPU运算效率提升6倍以上,充分释放TDA4VH在算力与带宽方面的潜力。这种“成熟芯片+操作系统+场景融合”的组合思路,既降低了开发成本,又为主流市场提供了具备高度实用性的舱驾一体解决方案。尽管该项目聚焦的是智能出行领域,但其架构设计理念与平台能力,也具备向工业和能源领域延展的技术通用性。
工控网点评:平台生态协同,将“智能控制”引入实用主义时代
从工业控制器到新能源检测,再到智能汽车平台,TI此次三场联合发布会充分展示了其在嵌入式计算、安全系统架构、AI部署与边缘通信等多个技术层级的整合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TI并非单一芯片功能的提供者,而是通过与产业伙伴深度合作,打造出软硬协同、平台驱动、场景导向的系统级解决方案。
在工业自动化加速向智能化、低功耗、小型化迈进的今天,TI与库卡、华盛昌的合作案例为行业树立了工程落地的范式。而通过与斑马、海康的合作,也进一步验证了其产品平台的开放性与跨界适配性。
未来的控制系统,将不再是分散的控制逻辑集合,而是一个融合AI感知、安全算力与多域通信的智能整体。TI与其生态伙伴,正是推动这一“控制系统转型”过程中的关键力量。
-mk体育-MKsports官网